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龚道沿)
10月24日,临澧县刻木山乡3名政协委员来到乔氏水稻专业合作社,得知打包成捆的稻草秸秆即将运往贵州等地时,觉得之前的付出,没有白费,值!
刻木山乡作为农业生产乡,水稻、玉米、黄豆等粮食播种面积较大,产生的大量秸秆何去何从,不仅是基层治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,也是政协委员一直关注的重点、难点、热点问题之一。
打包成捆的稻草秸秆有了“婆家”,即将启运
为破解这一难题,10名政协委员与党员、人大代表、驻村干部一道,经常深入田间地头、企业车间、农户家中,既当宣传员,又当调研员,耐心细致地向村民宣传秸秆禁烧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,详细讲解秸秆焚烧的危害,既浪费资源,又污染环境。生动的演讲,使村民自觉转变观念,围绕秸秆肥料化、饲料化、能源化,出点子,献计策,提升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,造福乡亲。
政协委员不负众望,将调查走访中收集的金点子汇总整理后,及时反馈给乡政府,乡政府积极采纳:大力推行稻草还田、秸秆处理加工、生态环境修复等。经过强力推进,这些措施很快落地见效。
身着红马甲的政协委员与志愿者一道深入田头地边查看。
该乡农业站站长于欠武高兴说:“实施稻草还田,不仅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,还改良了土壤结构,使土壤变得疏松,保水保肥效果更加显现。”一些果农按照政协委员支招,将运来的秸秆覆盖果园,防止水土流失,用于高温时抗旱保湿,腐烂后改善土壤质量,增加肥力,保护生态环境,果农打心眼里高兴。
乔氏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乔光平,创新思路,大胆出击,购置打包机、切割机、运输车等农机具,跨村跨乡,将离田收集的3000多吨稻草秸秆,通过切割、压缩、打包等工艺加工成优质饲料后,销往河南等养殖企业,不仅使秸秆得到充分利用,还增加了合作社收入,一举两得,何乐而不为。
责编:周芝华
一审:周芝华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